網頁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太空漫步」電影,描述人類史上第一位出艙做太空漫步的蘇聯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

「太空漫步」這部電影,在 2018.10.19 在台灣上映,但似乎僅有西門町的「樂聲戲院」有播映 ( 真要給它鼓鼓掌、拍拍手感謝它 ),我抓緊了時間於 10.28 趕緊去看,擔心它會很快就下片,一天也只播映一次在早場。或許是俄國人拍的電影,非好萊塢大片,台灣人接受度沒那麼高、抑或者宣傳度不夠,連播放廳也夠小,大約不到十排座位、每排大約六個位子的小廳小螢幕。果不其然,不到三週,樂聲戲院也沒再播了,可惜啊~可惜~



當天週日 9:45 也大約不到 10 人觀看,唉呀!對於太空競賽的歷史相當有興趣的我來說,看得實在很過癮,像是去看電影裡的歷史老朋友般,逐一細數每一位角色、以及驗證所學的事物。

以下是 Youtube 上的「太空漫步」的預告片,不知甚麼時候也會在 Youtube 上被停掉。



至於 1965 年 3 月 18 日的歷史,發生了甚麼事,足以考慮拍成電影呢!?節錄大陸的一篇報導『1965年太空第一走驚險揭秘:「我想我肯定要死了」』給大家看看,免得這篇也被淹沒在荒煙漫「網」之中而找不到了。


取自鳳凰資訊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9/0928_2663_810216.shtml

核心提示:返回時,身子卻被卡在了艙門口,怎麼也回不來。氣閘艙門口的斷面直徑只有 120 釐米,而膨脹的航太服直徑竟然達到了 190 釐米。列昂諾夫接著又拼命鑽了幾次,仍然無濟於事。他情不自禁地失聲喊道:「我回不去了!不行,我來不及了。我回不去了……」

圖說:當時電視直播的列昂諾夫邁出的人類太空行走第一步

如果在太空中旋轉不停無法控制,如果宇航服膨脹堵塞艙門,如果自動導航系統出現故障,如果座艙內氧氣壓力和溫度異常,即將爆炸,怎麼辦?

1965年,前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邁出的人類太空行走第一步,所有人只記得那偉大的瞬間,卻無從得知瞬間背後生死交織的艱辛。直到近半個世紀後,真相才浮出水面。

本報在神七飛天之際,回溯歷史,以此文向付出艱辛,甚至生命為代價的航太人致敬。

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

「我們沒有任何資料,也沒有任何經驗,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一定要隨機應變,千萬別當冒失鬼。」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美蘇冷戰正酣。加加林實現人類首次上天,蘇聯人趾高氣揚,而落後的美國人則備覺顏面無光。1964 年為了搶在美國人前面實現三人上天,蘇聯硬是在單座飛船『上升1號』裡塞進三位宇航員,為此宇航員甚至不穿宇航服。為了減輕飛船重量,包括逃逸救生裝置在內的許多設備一律拆掉。所幸『上升一號』成功了。下一步,誰將實現人類在太空的第一走,成為兩國又一個太空競爭的焦點。

對於總設計師柯洛廖夫而言,這既是蘇共中央交待的政治任務,也是大國競爭的需要。


在太空,宇航員出艙,遠非打開門往外邁步這麼簡單,除了要穿好航太服外,還要通過一個過渡艙(氣閘艙),先對氣閘艙進行泄壓,直至艙內與艙外的壓力達到一樣水準,然後再進入太空。塞弗林是負責太空行走設備的設計師,他提出了一個可伸縮的氣閘艙方案,看起來既簡單又巧妙。

圖說:由於當時火箭推力制約,飛船噸位有限,無法實現像現在完備的三艙方案(動力、回收、功能),於是蘇聯技術人員設計了一個可伸縮的氣閘艙方案,看起來既簡單又巧妙。


1965 年 2 月之後,蘇聯對新的飛船系統進行了發射試驗,令他們沮喪的是,這次帶氣閘艙的無人試驗飛船在返回時提前啟動了自爆程式,飛船連同許多關乎太空人生命的珍貴資料一起粉身碎骨。隨後進行的另一場飛船試驗,結果仍然令人沮喪,甚至都沒有到達預定軌道,就中途爆炸了。『聯盟號』新式飛船還在初步研製中,如果按部就班等待它的完成,必須等上 6到 8 個月,但根據情報,著急上火的美國人也很快就要實施太空行走。塞弗林只好孤注一擲,向蘇共中央提出了及早發射『上升2號』的建議,並很快獲得了批准。時間就在短短一個月後。

為了保密,克格勃每天都嚴密監視著整個工程的每一個環節,同時也是為了防止美國派遣特務實施破壞。

這次被選定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有兩名,一個是指令長帕維爾·別利亞耶夫,另一位是駕駛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

發射前一天的深夜,柯洛廖夫心頭充滿了陰霾。在和別利亞耶夫與列昂諾夫見面時,他覺得必須把一切真實的情況講出來:「發射場所有人都清楚,我們這幾次飛行試驗都遭遇了失敗,但我們到現在還不知道究竟為什麼。你們也一定知道了,美國人正在加緊試驗,他們的太空人很快就要走出飛船,企圖搶在我們前面進入太空。所以,我們現在決定上天是一種巨大的冒險。」

兩位太空人神情凝重:「我們狀態良好,為了這次飛行,我們進行了所有必要的訓練,包括心理準備。」

他們當然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麼。但他們同樣很清楚——美國已經準備就緒,哪怕只是把手伸到飛船外面晃一晃,這也將被宣傳為人類首次進入太空。


圖說:帆布製成的可伸縮的氣閘艙
柯洛廖夫即將年滿60歲,他還不知道自己會在幾個月後因病離開人世。他這時語氣堅定地說道:「我今天是作為一個父輩在和你們說話,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作為一名工程師,我也十分明白,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但是我確信,我們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專家們連續開會,提出了各種預防措施,設想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比如,很多專家就擔心出艙行走的太空人可能遭受永久腦損傷。列昂諾夫回憶說,當時,技術人員把感測器與他的頭骨相連,用來監測大腦活動。專家們還曾經做過預想,列昂諾夫出艙之後,有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失去知覺,這時候就要考慮讓指令長別利亞耶夫出艙營救,並且還設想了如何把已經陷入昏迷的列昂諾夫拖入飛船的細節。

儘管如此,柯洛廖夫還是一直放心不下。起飛前,他再一次對列昂諾夫叮嚀道:「我們沒有任何資料,也沒有任何經驗,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一定要隨機應變,千萬別當冒失鬼。走出飛船就向我們揮揮手,然後立刻回來。」

像軟木塞一樣沖出了艙口

1965年3月18日上午10時,『上升2號』飛船從戈壁深處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

剛一起飛,飛船就遇到了麻煩,本來應該進入距地球300公里的預定軌道,運載火箭卻過分賣力,實際高度達到了500公里。

圖說: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於 1965 年 3 月 18 日在執行上升 2 號任務時完成人類第一次艙外活動,行走持續了 12 分鐘,最遠到達距飛船 5 米的地方。當『上升2號』飛越裡海上空時,氣閘艙的圓形艙蓋開始移動並逐漸開啟,接著,身穿航太服的列昂諾夫先從艙口伸出了他戴著頭盔的腦袋和肩膀,然後是整個身體。31 歲的列昂諾夫揮手致意,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茫茫太空漫步的人。

按照原定計劃,飛船圍繞軌道飛行第一圈時,列昂諾夫就開始進行出艙準備。他身上繫了一根與飛船相連的繩鏈,長 5.35 米,內有一根電話線,像是一條臍帶,目的是保持與飛船的聯絡及安全,防止太空人飄離飛船。

但直到第 2 圈,列昂諾夫在確認座艙密封完好後,才打開了向內開的艙門。此前一直處於壓縮狀態的氣閘艙就像手風琴的風箱,漸漸張開,伸展。別列亞耶夫對列昂諾夫揮手致意,說了句「祝你好運」。

11 時 34 分 51 秒,地球上的人們從電視上看到了這樣的景象:

當『上升2號』飛越裡海上空時,氣閘艙的圓形艙蓋開始移動並逐漸開啟,接著,身穿航太服的列昂諾夫先從艙口伸出了他戴著頭盔的腦袋和肩膀,然後是整個身體。31 歲的列昂諾夫揮手致意,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茫茫太空漫步的人。

事後,列昂諾夫回憶說,你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將是什麼,心情非常緊張。說是出艙行走,但當時不是抬腿走出去的。我輕輕地推了一下艙蓋,整個身體呼的一下就彈出去了,完全不由自主,就像一個水瓶上的軟木塞一樣沖出了艙口。

這是因為,雖然作為過渡性的氣閘艙已經充分泄壓,但還是和太空有一定的壓力差別。就像自行車胎一樣,只要胎內還有一點氣,一拔掉氣門芯,車胎內壓力高的氣流自然就會向壓力低的外面沖出來。


當時宇航員通過一根『臍帶』與太空飛行器連結,這條『臍帶』有兩個作用:一是提供生命保障功能,太空人在艙外所需要的氧氣、壓力、冷卻工質、電源和通信等都是通過『臍帶』由載人航天器提供的;二是起保險作用,防止太空人漂離載人航天器太遠而回不來。宇航員回到太空飛行器時不需要推進器,主動攀爬或被動拖曳都可以回到太空飛行器。不過,當時 5 米多長的繩子把列昂諾夫纏繞了起來,裹近艙口。

代號為『金剛石一號』的別利亞耶夫在飛船內既緊張又激動,他十分興奮地向地面指揮控制中心報告:「朝霞,朝霞,我是金剛石一號。金剛石二號已經步入宇宙空間。」

此時,列昂諾夫與『上升2號』飛船並列,以每小時 28000 公里的速度繞地球運行。

面對茫茫太空,四周無依無靠,無聲無息,他還是感到極不適應,費了很大的勁也不能抓住相機的操作裝置進行太空拍照。

後來曾經有記者報導說,列昂諾夫走出艙外後,做了一些操作項目,還翻了幾個跟鬥。其實,這完全是記者自己的想像和發揮。真正的情況是,這時飛船在旋轉,身體也在旋轉,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他抓住,有勁使不上。所謂翻跟頭,其實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幸好,連接飛船和身體的安全帶救了他,5 米多長的繩子把他纏繞了起來,裹近艙口,才停止了旋轉。

座艙內的指令長別列亞耶夫和地面指揮中心當然都看到了這樣的危險情景。按生命保障系統的能力,可以給太空人支援 45 分鐘,列昂諾夫也本應該做更多的操作,但出現了意外,他心率失常,緊張出汗,已經不允許他再繼續下去了。

持續了僅 10 分鐘的太空行走,不得不匆匆結束。

圖說:一開始,列昂諾夫每次把相機放進氣閘艙時,它都會立即被從氣閘室中的微小氣壓沖了出來,飄出艙外。
生命之門成了鬼門關

可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麻煩。

一開始,列昂諾夫每次把相機放進氣閘艙時,它都會立即被從氣閘室中的微小氣壓沖了出來,飄出艙外。折騰了半天,他硬把相機推進通道,先把一隻腳伸進氣閘室,然後將相機的背帶放在腳下踩住,這才將它放入,可身子卻被卡在了艙門口,怎麼也回不來。

這是真正的危險。由於太空是真空的,列昂諾夫身上的航太服鼓脹起來,如同氣球一般。氣閘艙門口的斷面直徑只有 120 釐米,而膨脹的航太服直徑竟然達到了 190 釐米。列昂諾夫接著又拼命鑽了幾次,仍然無濟於事。他情不自禁地失聲喊道:「我回不去了!不行,我來不及了。我回不去了……」

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幕。地面指揮中心的人們聽著無線電波傳遞下來的叫喊,萬分焦急。此時,留在座艙裡的別利亞耶夫眼看列昂諾夫處境危險,可他卻只能是乾著急,幫不上忙。

在莫斯科,多年以來,有一種說法流傳甚廣。據說柯洛廖夫早在地面飛行準備的時候就已經預料過這樣的情況,為此曾私下叮囑別利亞耶夫,一旦遇到列昂諾夫無法返回艙內的緊急情況,他可以單獨返航。別利亞耶夫起初無法接受這樣的命令,但他知道這是科學試驗,總會有人付出生命,他最終將別無選擇。

前些日子,曾有人就此話題問過列昂諾夫,他稍一沉默,語調深沉地說道,即便犧牲自己的生命,我的戰友也不會讓我孤獨地留在太空。


圖說:蘇聯當時發行的紀念郵票。但實際狀況可不是如此浪漫。
生命之門成了鬼門關。幾番掙扎之後,列昂諾夫已經筋疲力盡。他意識到,他可能再也回不到飛船內了,等待他的是成為太空中的又一個自由飄浮體。

他氣喘吁吁,只覺得頭昏眼花,呼吸的頻率增加了一倍,體溫上升超過了 38℃,心率達到每分鐘 190 次。由於大汗淋漓,頭盔的面罩蒙上了一層水汽,眼前一片模糊。此外,因為戴著頭盔,沒辦法擦汗,汗水流到了眼睛上,把眼睛都浸泡了,什麼也看不清。再加上太過於緊張,全身過度疲勞,列昂諾夫的意識都出現了問題。

一次次徒勞無益的嘗試,使得他幾乎完全喪失了生還的信心。

有一刹那,絕望中的列昂諾夫甚至生髮了這樣的念頭,這樣痛苦,還不如吃下一片毒藥,就死在太空。

也正是在這危急時刻,太空人平時艱苦枯燥的反復訓練奇跡般地發生了作用。列昂諾夫事後回憶說,我當時快要昏迷過去了,但突然有那麼一瞬間,我一下子記起了以前失重訓練時的那些情景。冥冥之中,就好像教練員在耳旁提醒我說:嗨,小夥子,航太服的腰部設有四個按鈕,每一個按鈕都可以釋放掉服內四分之一的空氣。

當航太服壓力過大時,這是惟一的減壓辦法。

按照飛行規則,列昂諾夫決定採取自救措施,並立即向地面指揮中心報告。地面指揮中心通過監測,發現航太服內的氧氣還可持續 30 分鐘,但是照明系統只能再工作 5 分鐘了。這意味著,在黑暗狀態下,列昂諾夫返回飛船將更加艱難。

顯然,只能採取調低生命保障系統氣壓的辦法了。列昂諾夫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心理和生理壓力,開始給航太服泄壓。先讓氣壓從正常的 40 千帕降到 35 千帕,不行,再降到 30 千帕,仍然不行,破釜沉舟降到25千帕,這個壓力值已在允許的極限值以下。航太服終於癟了下來,縮小了體積。列昂諾夫事後說,他自己都絕望了,也不知道最後是怎麼擠進氣閘艙的。

列昂諾夫在太空行走了 12 分零 9 秒,但為了擠進艙門他又拼力花了 12 分鐘。為此,他的體重減少了數公斤,靴子裡積聚了 6 升汗水。

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在驚險萬分中結束了。不過,更加驚心動魄的險情還在後面。

3200 公里外雪夜求生

就在他們準備結束這次歷時 26 小時 2 分鐘的飛行,向地球掉頭返航時,座艙內的氧氣壓力發生了異常,溫度急劇升高。此時,按照正常程式,他們必須迅速降低溫度和濕度,以防止飛船發生爆炸。

但是,兩位太空人的所有操作都沒有產生作用。他們再度陷入絕望,過度的疲勞使得兩個人甚至一度進入夢鄉。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被一種類似爆炸的聲音驚醒了過來。兩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都以為飛船正在發生爆炸,最後的犧牲時刻終於到來了。

42 年後,列昂諾夫在提及這次人類壯舉時說:「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有幾次我想我肯定要死了,但死亡之路也很艱難。」

在艙內,令兩位太空人有些詫異的是,飛船裡並沒有任何爆炸燃燒的跡象。再一細加觀察,令他們驚喜萬分的是,艙內的氧氣壓力竟然在慢慢下降,竟逐漸恢復正常了。

事後專家們對此奇怪現象的分析是,由於太空光輻射和熱沉的緣故,飛船艙體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達到了將近 130 攝氏度,而艙體背對太陽的那一面則是零下 170 攝氏度,兩個側面近 300 攝氏度的溫差是如此之大,飛船因此而產生了輕微變形。列昂諾夫返回座艙之後,已經變形了的艙門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縫隙,使得飛船內的空氣開始向外洩漏。艙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很快感知到了泄壓現象,立即做出了反應,啟動了升壓裝置,提高艙內氧氣的壓力。在逐漸升高的環境溫度中,兩名太空人在睡夢中處於飄浮狀態,無意間不知是誰碰到了補充空氣的開關,強大的氣壓一下子啟動了排氣閥,艙門便隨之徹底關閉了。

圖說:一生酷愛水彩和油畫的列昂諾夫在今天依然受人愛戴

真是天不絕人。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稍稍松了口氣,開始踏上歸途。但他們驚魂未定,卻又發現新的危險正撲面而來——飛船自動導航定位系統也發生了故障。

還好,這種情況在地面時就已經預想到了,他們決定冒險採用手動方式著陸。最終兩位太空人在手動操作中也出現了失誤,『上升2號』飛船呼嘯而下,偏離預定落點 3200 公里,最後落到了大雪覆蓋的原始森林深處,茂密的樹梢和厚達兩米的積雪起到了一定的緩衝作用。

艙外這時正下著暴風雪,狼群在四周不時嚎叫。兩位太空人十分艱難地爬出艙門,按照以往野外生存訓練中的程式,架好天線,發出呼救信號。

因為他們偏離得太遠了,指揮中心和他們失去了聯繫,所以遲遲沒有回應。雙方都非常焦急。本來3月份蘇聯的天氣就很冷,天黑之後,荒郊野外的氣溫會越來越低,本可以禦寒的降落傘在落地時掛在了樹梢上,本應提供一個遮風避雪之處的飛船,人卻不能進去,因為艙內的製冷空調一直在工作,他們費了半天勁也無法關上。

列昂諾夫最慘,由於他在太空行走時出了太多的汗,多達 6 升的汗水全留在航太服內,著陸後,他只好冒著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嚴寒,脫下航太服,再脫掉內衣,光著身子把衣服擰乾。

第二天,正滿世界搜尋的回收人員終於從空中發現了他們。由於是在原始森林之中,搜救直升機無法降落,只好先給他們空投了一些食品,以及白蘭地和防寒服。

漫天呼嘯的暴風把這些東西幾乎全給吹散了,所幸他們還揀到了幾根香腸,外加一隻皮鞋。在嚴寒中又艱難地度過了一個夜晚,第三天,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腳蹬滑雪板,走出森林,趕到了 9 公里外的臨時停機坪。

這次歷時 26 小時 2 分鐘的驚險征程,其詳細內幕一直被當局封存了四十多年,直到最近才開始逐漸披露。一生酷愛水彩和油畫的列昂諾夫在今天依然受人愛戴,當他乘坐車牌號為 0011 的轎車從莫斯科街道穿過時,路邊的員警會不約而同地舉手行禮,向這位蘇聯歷史上第 11 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致敬。(南方週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